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师专业发展的学院模式过时了吗?

曹永国

曹永国. 教师专业发展的学院模式过时了吗?[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32-4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5
引用本文: 曹永国. 教师专业发展的学院模式过时了吗?[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32-4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5
CAO Yongguo. Is the College-Mod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utdated?[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3): 32-4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5
Citation: CAO Yongguo. Is the College-Mod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utdated?[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3): 32-4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5

教师专业发展的学院模式过时了吗?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大学青年教师自我认同的形成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 BIA130077

  • Lave, J. & Wenger, E., The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Preface.
  • [法]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杜小真等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年, 第60页。
  • 程良宏:《经验传承、实践反思与人生教育———论教学活动的三种形态及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2014年第4期。
  • Arnold, M., Educational Thinkers Series. Gribble, J. ed.,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1967, p. 150.
  • Schulman, L., Prof 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Experience. Wilson, S., The Wisdom of Practice: Essays on Teaching learning and Learning to teach, (San Francisco: Josseys-Bass, 2004), p. 504.
  •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82页。
  • Schwab, J., The Practical: A Language of Curriculum. School Review, 1969, Vol. 1.
  • 参见曹永国:《什么是教师———一个始源性的疏证》, 《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655页。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廖申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173页。
  • [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 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333-334页。
  • 曹永国:《照看自我:教师实践智慧的生存论意涵》, 《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 [加]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李树英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序言第Ⅰ页。
  • 布鲁姆:《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王制>释义》, 刘晨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0年, 第42页。
  •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61页。
  • [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三卷), 王晓朝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389-407页。
  • 参见[美]劳丹:《学校教师的社会学研究》, 饶从满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 第六章。
  •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57页。
  •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92页。
  • 参见曹永国:《从实践主义到实践理性———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现代取向》, 《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 [法]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杜小真等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年, 第118页。
  •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54页。
  • [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 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221页。
  • 参见曹永国:《爱弥儿与教育理想》,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 第8-14页。
  •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117-118页。

Is the College-Mod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utdated?

  •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模式"的兴起与兴盛使得"学院模式"颇受质疑。学院模式重视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通则化规准的教授, 被视为脱离现实、现场教育实践之取向。实践模式主张回到现场, 回到现实的教育实践, 培养反思性实践家, 倡导独特性的多元主义的教师行为。但实践模式自身存在着诸多不足, 导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观主义、随意化, 教师理论素养欠缺, 以及实践主义的崇拜。教师专业性在于教师自主地运用自己的理论与理性, 去追求并实践一种以学童的人性完整、人格健全为目的的使命, 使教育教学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实践, 防止实践异化为种种功利主义、工具主义和生产主义的附庸或反教育行为。教学的本质必须基于追求意义与生活福祉的考量, 教师专业发展须有一种深厚的理论和学术指引。重建学院模式的意义, 须要省思教育理论之特性, 提升教师自身对教学的理解,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检视自我的习惯。
    1)  Lave, J. & Wenger, E., The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Preface.
    2)  [法]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杜小真等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年, 第60页。
    3)  程良宏:《经验传承、实践反思与人生教育———论教学活动的三种形态及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2014年第4期。
    4)  Arnold, M., Educational Thinkers Series. Gribble, J. ed.,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1967, p. 150.
    5)  Schulman, L., Prof 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Experience. Wilson, S., The Wisdom of Practice: Essays on Teaching learning and Learning to teach, (San Francisco: Josseys-Bass, 2004), p. 504.
    6)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82页。
    7)  Schwab, J., The Practical: A Language of Curriculum. School Review, 1969, Vol. 1.
    8)  参见曹永国:《什么是教师———一个始源性的疏证》, 《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9)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655页。
    1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廖申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173页。
    11)  [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 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333-334页。
    12)  曹永国:《照看自我:教师实践智慧的生存论意涵》, 《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13)  [加]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李树英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序言第Ⅰ页。
    14)  布鲁姆:《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王制>释义》, 刘晨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0年, 第42页。
    15)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61页。
    16)  [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三卷), 王晓朝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389-407页。
    17)  参见[美]劳丹:《学校教师的社会学研究》, 饶从满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 第六章。
    18)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57页。
    19)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92页。
    20)  参见曹永国:《从实践主义到实践理性———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现代取向》, 《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21)  [法]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杜小真等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年, 第118页。
    22)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54页。
    23)  [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 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221页。
    24)  参见曹永国:《爱弥儿与教育理想》,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 第8-14页。
    25)  [英]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 黄藿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第117-118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7
  • HTML全文浏览量:  156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