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民国时期民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刘齐

刘齐. 民国时期民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112-1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15
引用本文: 刘齐. 民国时期民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112-1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15
LIU Qi.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3): 112-1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15
Citation: LIU Qi.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3): 112-1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15

民国时期民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3.015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PAPD

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立项资助重点项目:民国教育学术史研究 13JYA001

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民国时期江苏地区民生教育活动研究 2015SJB115

2014年度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资助项目 14QNPY07

  • 杨肃: 《陶行知邰爽秋二先生农村教育主张之不同》,《中华教育界》 1934年第22卷第10期。
  • 蒋舜年: 《介绍中国民生教育学会》,《革命日报》,1938年5月2日。
  • 潘公展: 《民生本位教育的政治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张少微: 《民生本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邰爽秋: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宣告成立》,《民众教育通讯》 1936年第6卷第4、5期合刊。
  • 陈荩民: 《民生本位教育的科学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26—327页。
  • 葛绥成: 《民生本位教育的地理基础理论》,《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邰爽秋: 《发刊词》,《革命日报》,1938年5月2日。
  • 《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创立旨趣》,巴县: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筹备处,1930年,第2—3页。
  • 当时朱执信和冯自由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在1906年出版的《民报》上,朱执信在《从社会主义论铁道国有及中国铁道之官办私办》一文中说: “ ‘社会主义’本译‘民生主义’,这里称‘社会主义’,系按照日本人的译法。”而冯自由则在一篇题为《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的文章中说,“ ‘民生主义’,日人译名‘社会主义’ ” (以上均见于1906年5月1日《民报》第4号)。对此,冯自由后来回忆说: “ ‘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旧译为‘社会主义’,总理(即孙中山,笔者注)在乙巳(1905年) 《民报》出版以前初亦常用之。其后总理以此名未能包括己所发明之意义,乃别创‘民生主义’一名以代之。” (冯自由: 《革命逸史》 (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16页)由此可见,孙中山自己和他的一些同志,一开始使用“民生主义”这个词,就把它当作Socialism一词的译名。
  • 蒋舜年: 《介绍吴稚晖先生的民生教育观》,《革命日报》,1938年6月20日。
  • 1878年,日本记者福地源一郎在《东京每日新闻》上发表《邪说之危害》,第一次把Socialism译成汉字“社会主义”。1895年,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时,是把Society译成“人群”。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往日本,也将英文Society译成“人群”,并将英文Socialism译成“人群主义”和“人群之说”。在当时国内的出版物中,最早是把Socialism音译为“索昔阿利司”,后来意译成“安民新学“或”养民学”。直到1902年,在梁启超于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第18期上,梁启超才按照福地源二郎的译法,把Socialism译为“社会主义”。从此以后,“社会主义”一词便在中国人出版的书刊中逐步广泛流传。
  • 陈荩民: 《民生本位教育的科学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戴广德: 《全民抗战与民生教育》,《革命日报》,1938年5月30日。
  • 邰爽秋、黄振祺: 《中国普及教育问题》,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7—8页。
  • 常道直: 《教育风气与教育团体》,《教育杂志》 1948年第33卷第1期。
  •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8页。
  • 许乃璇: 《国民教育应以民生教育为中心论》,《江西地方教育》 1941年第213、214合刊。
  •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91页。
  •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86页。
  •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60页。
  •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55—359页。
  • 指1935年的夏天。
  • 张安国: 《劳动生产教育思潮及其实施法》,上海:新中国书局,1933年,第7页。
  • 安道义: 《评民生本位教育的理论基础》,《公教学校》 1937年第3卷第22期。
  • 潘公展: 《民生本位教育的政治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陈振鹭: 《民生本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唐庆增: 《民生本位教育之经济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76页。
  • 叶青: 《民生本位教育的哲学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邰爽秋、黄振祺: 《中国普及教育问题》,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页。
  •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59页。
  • 邰爽秋: 《发刊词》,《革命日报》,1938年5月2日。
  • 朱经农: 《近代教育思潮七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1页。
  • 姜琦: 《教育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305页。
  • 陈振鹭: 《民生本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高卓: 《现代教育思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页。
  • 蔡元培: 《题词》,《民生教育》 1937年第1期。
  • 潘公展: 《谈民生教育》,《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民生教育〉月刊征求基本订户万份举行特价三个月》,《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 叶澜: 《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46页。
  • 《民生教育学会昨成立》,《申报》,1936年5月4日。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 摘要: 教育思想是教育发展史的灵魂。民国时期,教育流派众多,教育思潮此起彼伏。其中,“民生”颇受关注,并由此产生了“民生教育”的概念。加之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不同学者对“民生教育”有不同的解读,并最终促使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成立,创办了刊物,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从而使“民生教育”逐渐演变为一种思潮。
    1)  杨肃: 《陶行知邰爽秋二先生农村教育主张之不同》,《中华教育界》 1934年第22卷第10期。
    2)  蒋舜年: 《介绍中国民生教育学会》,《革命日报》,1938年5月2日。
    3)  潘公展: 《民生本位教育的政治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4)  张少微: 《民生本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5)  邰爽秋: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宣告成立》,《民众教育通讯》 1936年第6卷第4、5期合刊。
    6)  陈荩民: 《民生本位教育的科学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7)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26—327页。
    8)  葛绥成: 《民生本位教育的地理基础理论》,《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9)  邰爽秋: 《发刊词》,《革命日报》,1938年5月2日。
    10)  《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创立旨趣》,巴县: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筹备处,1930年,第2—3页。
    11)  当时朱执信和冯自由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在1906年出版的《民报》上,朱执信在《从社会主义论铁道国有及中国铁道之官办私办》一文中说: “ ‘社会主义’本译‘民生主义’,这里称‘社会主义’,系按照日本人的译法。”而冯自由则在一篇题为《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的文章中说,“ ‘民生主义’,日人译名‘社会主义’ ” (以上均见于1906年5月1日《民报》第4号)。对此,冯自由后来回忆说: “ ‘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旧译为‘社会主义’,总理(即孙中山,笔者注)在乙巳(1905年) 《民报》出版以前初亦常用之。其后总理以此名未能包括己所发明之意义,乃别创‘民生主义’一名以代之。” (冯自由: 《革命逸史》 (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16页)由此可见,孙中山自己和他的一些同志,一开始使用“民生主义”这个词,就把它当作Socialism一词的译名。
    12)  蒋舜年: 《介绍吴稚晖先生的民生教育观》,《革命日报》,1938年6月20日。
    13)  1878年,日本记者福地源一郎在《东京每日新闻》上发表《邪说之危害》,第一次把Socialism译成汉字“社会主义”。1895年,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时,是把Society译成“人群”。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往日本,也将英文Society译成“人群”,并将英文Socialism译成“人群主义”和“人群之说”。在当时国内的出版物中,最早是把Socialism音译为“索昔阿利司”,后来意译成“安民新学“或”养民学”。直到1902年,在梁启超于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第18期上,梁启超才按照福地源二郎的译法,把Socialism译为“社会主义”。从此以后,“社会主义”一词便在中国人出版的书刊中逐步广泛流传。
    14)  陈荩民: 《民生本位教育的科学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15)  戴广德: 《全民抗战与民生教育》,《革命日报》,1938年5月30日。
    16)  邰爽秋、黄振祺: 《中国普及教育问题》,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7—8页。
    17)  常道直: 《教育风气与教育团体》,《教育杂志》 1948年第33卷第1期。
    18)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8页。
    19)  许乃璇: 《国民教育应以民生教育为中心论》,《江西地方教育》 1941年第213、214合刊。
    20)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91页。
    21)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86页。
    22)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60页。
    23)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55—359页。
    24)  指1935年的夏天。
    25)  张安国: 《劳动生产教育思潮及其实施法》,上海:新中国书局,1933年,第7页。
    26)  安道义: 《评民生本位教育的理论基础》,《公教学校》 1937年第3卷第22期。
    27)  潘公展: 《民生本位教育的政治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28)  陈振鹭: 《民生本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29)  唐庆增: 《民生本位教育之经济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30)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76页。
    31)  叶青: 《民生本位教育的哲学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32)  邰爽秋、黄振祺: 《中国普及教育问题》,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页。
    33)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中山全集》 (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59页。
    34)  邰爽秋: 《发刊词》,《革命日报》,1938年5月2日。
    35)  朱经农: 《近代教育思潮七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1页。
    36)  姜琦: 《教育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305页。
    37)  陈振鹭: 《民生本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38)  高卓: 《现代教育思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页。
    39)  蔡元培: 《题词》,《民生教育》 1937年第1期。
    40)  潘公展: 《谈民生教育》,《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41)  《〈民生教育〉月刊征求基本订户万份举行特价三个月》,《民生教育》 1937年第1卷第1期。
    42)  叶澜: 《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46页。
    43)  《民生教育学会昨成立》,《申报》,1936年5月4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1
  • HTML全文浏览量:  174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