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育与哲学:从游离到复归

朱守信 杨颉

朱守信, 杨颉. 教育与哲学:从游离到复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4): 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01
引用本文: 朱守信, 杨颉. 教育与哲学:从游离到复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4): 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01
ZHU Shouxin, YANG Jie.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From Divergence to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4): 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01
Citation: ZHU Shouxin, YANG Jie.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From Divergence to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4): 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01

教育与哲学:从游离到复归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01
  •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73页。
  • [英]赫·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 关于“教育的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区分一直存在争论。但一般来说,前者是从哲学的视角来研究教育问题,如国内有学者指出“教育哲学就是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李润洲:《教育哲学: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后者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哲学问题,更多是作为哲学研究的分支,而非教育学分支,其学科属性更多接近现行的科学哲学、道德哲学等。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页,第16页。
  • [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71页。
  •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77页。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98页。
  • 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93页。
  • [美]安东尼·克龙曼:《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诸惠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8页。
  • 王庆坤:《现代教育哲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3页。
  •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4页。
  • 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82页。
  •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77页。
  •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69页。
  • [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祥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80页。
  •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铦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第21页。
  • [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6页。
  • [英]梅尔茨:《十九世纪思想史》,周昌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1页。
  • [美]安东尼·克龙曼:《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诸惠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3页。
  • 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
  • 渠敬东、王楠:《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第158页。
  • [美]安东尼·克龙曼:《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诸惠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0页。
  •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61页。
  • [德]舍勒:《舍勒选集(上)》,刘小枫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468页。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From Divergence to Convergence

  • 摘要: 现代科学主义认识论转向与教育生活的知识化转型,引发教育对哲学的游离,并导致现代教育哲学的深层危机。社会生产对知识和知识人的单向度依赖下,知识取代人成为教育的核心主题,进而形成对教育中道德理性和人性的显性压抑。教育游离哲学的本质是教育与人的分离。知识本身没有改变社会运行的道德基础,人性完善仍是教育活动的首要目的,也是构建知识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石。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发展变化,教育与人的关系始终是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教育哲学的终极命题是思考教育何以为善,教育的善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实现人的善。
    1)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73页。
    2)  [英]赫·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3)  关于“教育的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区分一直存在争论。但一般来说,前者是从哲学的视角来研究教育问题,如国内有学者指出“教育哲学就是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李润洲:《教育哲学: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后者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哲学问题,更多是作为哲学研究的分支,而非教育学分支,其学科属性更多接近现行的科学哲学、道德哲学等。
    4)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页,第16页。
    5)  [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71页。
    6)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77页。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98页。
    8)  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93页。
    9)  [美]安东尼·克龙曼:《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诸惠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8页。
    10)  王庆坤:《现代教育哲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3页。
    11)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4页。
    12)  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82页。
    13)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77页。
    14)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69页。
    15)  [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祥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80页。
    16)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铦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第21页。
    17)  [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6页。
    18)  [英]梅尔茨:《十九世纪思想史》,周昌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1页。
    19)  [美]安东尼·克龙曼:《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诸惠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3页。
    20)  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
    21)  渠敬东、王楠:《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第158页。
    22)  [美]安东尼·克龙曼:《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诸惠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0页。
    23)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61页。
    24)  [德]舍勒:《舍勒选集(上)》,刘小枫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468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0
  • HTML全文浏览量:  165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12-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