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孟子》在“四书”中的学习次序探析

屈博

屈博. 《孟子》在“四书”中的学习次序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4): 94-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14
引用本文: 屈博. 《孟子》在“四书”中的学习次序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4): 94-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14
QU Bo. The Learning Sequence of Mencius in 'Four Book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4): 94-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14
Citation: QU Bo. The Learning Sequence of Mencius in "Four Book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5, 33(4): 94-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14

《孟子》在“四书”中的学习次序探析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5.04.014
  •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见《明史》(第6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74年, 第1693页。
  • 《龙门书院读书日记》, 见《沈信卿先生文集》(下册), 民国印本。
  • [明]智旭撰, 施维点校, 陈德述注释:《周易四书禅解》, 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年, 第315页。
  •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读书之要》, 见《朱子全书》(第24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3583页。
  • 《泰泉乡礼》卷三《乡校》, 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2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年, 第615页。
  • 《龙门书院读书日记》, 见《沈信卿先生文集》(下册), 民国印本。
  • 徐德明:《〈四书章句集注〉版本考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 《钦定蒙学堂章程》, 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第283页。
  • 郭齐在《朱熹“四书”次序考论》一文中指出, 朱熹在早年提到“四书”时, 次序十分随意, 或称《大》、《论》、《孟》、《中》, 或称《大》、《中》、《论》、《孟》, 或称《论》、《孟》、《大》、《中》, 或称《大》、《论》、《中》、《孟》, 或称《论》、《孟》、《中》、《大》, 或称《中》、《大》、《论》、《孟》, 或称《论》、《中》、《大》、《孟》, 或称《论》、《大》、《中》、《孟》。参见郭齐:《朱熹〈四书〉次序考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 《朱子语类》卷一百五《近思录》, 见《朱子全书》(第17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3450页。
  • 《朱子语类》卷十四《大学一》, 见《朱子全书》(第15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419页、第419页。
  • 蔡芳鹿:《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年, 第263页。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阿城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阿城文史资料·第3辑》, 1987年, 第82页。
  • 《顾端文公年谱》卷一, 见《儒藏·史部·儒林年谱23》,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161-200页。
  • 《朱子语类》卷六十二《中庸一》, 见《朱子全书》(第16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2003页。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五《四书类一》,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第914页。
  •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第294-299页、第294页。
  • 《全宋文》卷七七五○《延平郡学及书院诸学榜》, 见《全宋文》(第336册),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 第212页。
  • 朱熹在绍熙元年首次刊行的“四书”, 采用了《大学》、《语论》、《中庸》、《孟子》的次序; 在淳熙九年刻印的《四书集注》中则采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次序。徐德明在《〈四书章句集注〉版本考略》中认为, 朱熹生前单独刊刻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要比四者合刻的次数多, 而且合刻的四书关系比较松散, 可以合为一编, 也可分之单行。因此, 后世出现的不同版本的《四书章句集注》, 有人为因素进行重新的排列, 并未反映朱熹对于“四书”学习次序的规定。参见徐德明:《〈四书章句集注〉版本考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 《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 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第544-545页。
  • 史甄陶:《家学、经学和朱子学—以元代徽州学者胡一桂、胡炳文和陈栎为中心》,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51-152页。
  • 束景南:《朱子大传》,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2年, 第385页。
  • 《朱子语类》卷十四《大学一》, 见《朱子全书》(第15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419页、第419页。
  • 《四书或问·大学或问上》, 见《朱子全书》(第6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515页。
  •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第294-299页、第294页。
  • [明]胡广、杨荣、金幼孜等纂修, 周群, 王玉琴校注:《四书大全校注》(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9页。

The Learning Sequence of Mencius in "Four Books"

  • 摘要: 自有“四书”之名以来, 《孟子》在“四书”中的学习次序经历了数次变化。从朱子之学规定的“第三”, 到科举考试制度下的“第四”, 再到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变化起伏, 每一次变化既受到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影响, 同时也基于人们对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难易程度理解上的不同以及学习需求上的考量。《孟子》一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四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 其次序的变化也成为影响整个“四书”学习次序变化的关键。
    1)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见《明史》(第6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74年, 第1693页。
    2)  《龙门书院读书日记》, 见《沈信卿先生文集》(下册), 民国印本。
    3)  [明]智旭撰, 施维点校, 陈德述注释:《周易四书禅解》, 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6年, 第315页。
    4)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读书之要》, 见《朱子全书》(第24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3583页。
    5)  《泰泉乡礼》卷三《乡校》, 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2册), 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年, 第615页。
    6)  《龙门书院读书日记》, 见《沈信卿先生文集》(下册), 民国印本。
    7)  徐德明:《〈四书章句集注〉版本考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8)  《钦定蒙学堂章程》, 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第283页。
    9)  郭齐在《朱熹“四书”次序考论》一文中指出, 朱熹在早年提到“四书”时, 次序十分随意, 或称《大》、《论》、《孟》、《中》, 或称《大》、《中》、《论》、《孟》, 或称《论》、《孟》、《大》、《中》, 或称《大》、《论》、《中》、《孟》, 或称《论》、《孟》、《中》、《大》, 或称《中》、《大》、《论》、《孟》, 或称《论》、《中》、《大》、《孟》, 或称《论》、《大》、《中》、《孟》。参见郭齐:《朱熹〈四书〉次序考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10)  《朱子语类》卷一百五《近思录》, 见《朱子全书》(第17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3450页。
    11)  《朱子语类》卷十四《大学一》, 见《朱子全书》(第15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419页、第419页。
    12)  蔡芳鹿:《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年, 第263页。
    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阿城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阿城文史资料·第3辑》, 1987年, 第82页。
    14)  《顾端文公年谱》卷一, 见《儒藏·史部·儒林年谱23》,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161-200页。
    15)  《朱子语类》卷六十二《中庸一》, 见《朱子全书》(第16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2003页。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五《四书类一》,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第914页。
    17)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第294-299页、第294页。
    18)  《全宋文》卷七七五○《延平郡学及书院诸学榜》, 见《全宋文》(第336册),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 第212页。
    19)  朱熹在绍熙元年首次刊行的“四书”, 采用了《大学》、《语论》、《中庸》、《孟子》的次序; 在淳熙九年刻印的《四书集注》中则采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次序。徐德明在《〈四书章句集注〉版本考略》中认为, 朱熹生前单独刊刻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要比四者合刻的次数多, 而且合刻的四书关系比较松散, 可以合为一编, 也可分之单行。因此, 后世出现的不同版本的《四书章句集注》, 有人为因素进行重新的排列, 并未反映朱熹对于“四书”学习次序的规定。参见徐德明:《〈四书章句集注〉版本考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20)  《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 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第544-545页。
    21)  史甄陶:《家学、经学和朱子学—以元代徽州学者胡一桂、胡炳文和陈栎为中心》,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 第151-152页。
    22)  束景南:《朱子大传》,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2年, 第385页。
    23)  《朱子语类》卷十四《大学一》, 见《朱子全书》(第15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419页、第419页。
    24)  《四书或问·大学或问上》, 见《朱子全书》(第6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515页。
    25)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第294-299页、第294页。
    26)  [明]胡广、杨荣、金幼孜等纂修, 周群, 王玉琴校注:《四书大全校注》(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9页。
  • 表  1  程端礼的“四书”学习次序

    8岁之前 《性理字训》
    8—15岁 《小学书》—《大学》经传—《论语》—《孟子》—《中庸》
    15-22岁 《大学章句》、《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或问》—《论语或问》之合于《集注》—《孟子或问》之合于《集注》
    下载: 导出CSV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9
  • HTML全文浏览量:  222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5-12-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