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

周洪宇

周洪宇.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1): 1-10, 1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1.001
引用本文: 周洪宇.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1): 1-10, 1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1.001
ZHOU Hongyu. Key Competencies in China: Tao's Three-competency Theory and Basic-skill Theory[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7, 35(1): 1-10, 1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1.001
Citation: ZHOU Hongyu. Key Competencies in China: Tao's Three-competency Theory and Basic-skill Theory[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7, 35(1): 1-10, 1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1.001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1.001

Key Competencies in China: Tao's Three-competency Theory and Basic-skill Theory

  • 摘要: 以培养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为主要能力的“三力论”和“常能论”是陶行知教育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教育目的观的具体体现。在注重培养能力的21世纪,重温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在原则、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可为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提供诸多启示。本文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当前我国实际出发,结合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尝试提出一种“学生核心素养”的假说,供教育界讨论。
  • 表  1  (师曼 等,2016) 由29个素养框架中提取的18项核心素养

    维度 核心素养
    领域素养 基础领域:语言、数学、科技、人文与社会、艺术、运动与健康;新兴领域:信息、环境、财商
    通用素养 高阶认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个人成长: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社会性发展:沟通与合作、领导力、跨文化与国际理解、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学生核心素养”假说

    维度 核心素养
    通用素养 社会性发展: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团队与合作;个人成长: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幸福力;高阶认识: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终身学习
    领域素养 语言、数学、科技、艺术、信息
    下载: 导出CSV
  • [1] 褚宏启.(2016).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01), 1-3. http://xbjk.ecnu.edu.cn/CN/abstract/abstract8929.shtml
    [2] 崔允漷.(2016).追问"核心素养", 全球教育展望, (05), 10-2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N201605001.htm
    [3] 董宝良, 喻本伐, 周洪宇编.(2011).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钱颖一.(2016).培养创造力须先创新教育模式, 商周刊, (08), 1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STW201608013.htm
    [5] 师曼等.(2016).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03), 29-37. http://xbjk.ecnu.edu.cn/CN/abstract/abstract8966.shtml
    [6] 吴爽.(2015).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 教育家, (9), 14-18.
    [7] 谢小庆, 刘慧.(2016-03-16).审辩式思维究竟是什么, 中国教师报, 004.
    [8] 杨九诠.(2016-07-13).三对关系中把握核心素养, 中国教育报, 009.
    [9] 余涛.(2003).萧湖之畔的丰碑.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0] 余文森.(2016).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01), 11-13. http://xbjk.ecnu.edu.cn/CN/abstract/abstract8929.shtml
    [11] 袁振国.(2015-12-08).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 光明日报, 015.
    [12] 袁振国.(2016).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上海教育, (01), 74-7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JZ201601046.htm
    [13] 周洪宇, 操太圣.(1997).生活教育运动的历史及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教育研究, (10), 29-3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YJ710.005.htm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8
  • HTML全文浏览量:  167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7-01-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