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赵伶俐

赵伶俐. 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5): 87-9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5.007
引用本文: 赵伶俐. 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5): 87-9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5.007
ZHAO Lingli.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Supported by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7, 35(5): 87-9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5.007
Citation: ZHAO Lingli.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Supported by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7, 35(5): 87-99.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5.007

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7.05.007
基金项目: 

重庆市学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项目 渝教体卫艺发18号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Supported by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 摘要: 美育质量测评,是撬动学校美育建设与发展的杠杆;美育目标和美育课程是杠杆的两大支点。为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71号),各级各类学校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美育目标1)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项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美育目标2);普通高校、专业艺术院校、中高职院校等还应促进学生"专业审美素质"的发展(美育目标3)。据此三层目标,应建构"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的"美育课程体系"。我们借鉴史上一些数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等采用的审美和艺术测量方法,以重构合理的美育质量测评公式;同时,提出基于"互联网+"的美育目标、课程、直接相关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五位一体"的大数据方案,以实现随时随地测评与督导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审美学习。这项巨大而精细的工程,理当纳入国家或区域十三五"互联网+"行动计划,并需要组建各方专家队伍,统筹设计与指导实施。
  • 图  1  美育目标体系与美育质量三层结构

    图  2  美育质量指标体系——审美素质、人文素质、全面素质、专业素质

    图  3  基础教育大美育五圈课程(赵伶俐, 1996, 第45页)

    图  4  高校大美育五圈课程模式(赵伶俐,温忠义,2016)

    图  5  学生A、B、C的美感体验水平(MAMBMC)计算与结果

  • [1] 阿恩海姆, 霍兰, 蔡尔德. (2005). 艺术的心理世界(周宪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波林. (1950). 实验心理学史(高觉敷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3] 陈丽君, 赵伶俐.(2016).审美的身心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戴维·欧瑞尔. (2012). 科学之美: 从大爆炸到数字时代(潘志刚译).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IGXN201504036.htm
    [5] 杜卫.(2001).美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范蔚, 赵伶俐.(2016).审美化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郭成, 赵伶俐(主编). (2017). 大美育效应.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 李红. (主编). (2004). 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与教育.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9] 李斯托威尔. (1980). 近代美学史述评(蒋孔阳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0] 李素霞.(2002).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道德与文明, 3, 47-51. doi:  10.3969/j.issn.1007-1539.2002.02.012
    [11] 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主编). (2003a). 心理学大辞典(上).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KX200405032.htm
    [12] 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主编). (2003b). 心理学大辞典(下).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3] 刘兵. (2005). "和谐"概念的意义: 从毕达哥拉斯到开普勒. 见李砚祖(编). 艺术与科学(卷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 刘光.(2002).论和谐概念.东岳论丛, 23(4), 118-12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ZX201012004.htm
    [15] 刘兆吉(主编). (1985). 美育心理. 北京, 上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6] 刘兆吉(主编). (1991/2016). 美育心理研究.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7] 仇春林.(2005).大学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8] 瓦伦汀. (1989). 实验的审美心理学(潘德彪译). 海口: 三环出版社.
    [19] 王一川.(2008).美学与美育.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 徐纪敏.(1987).科学美学思想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1] 杨建邺.(2011).物理学之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2] 杨振宁.(1998).美与物理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5(3), 1-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HQC200301000.htm
    [23] 赵伶俐. (主编). (1996). 大美育实验研究——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4] 赵伶俐. (1999).论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育科学化原理研究之一.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49-5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SW199904009.htm
    [25] 赵伶俐.(2004).审美概念认知.北京:新华出版社.
    [26] 赵伶俐.(2009).人格与审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7] 赵伶俐.(2013a).TVS:视点结构大学功能-活动场.中国高教研究, 12, 31-3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J201312009.htm
    [28] 赵伶俐. (2013b). 跨界思维. 国家精品视频课程. 2016年10月16日, 取自http://www.icourses.cn/viewVCourse
    [29] 赵伶俐.(2013c).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高等教育质量指数编制——理论、技术、机制.复旦教育论坛, 11, 52-5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WZX201306010.htm
    [30] 赵伶俐. (2015a).臻美思维实现求知与求美的一体化.人民教育, 15, 13-1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MJY201515013.htm
    [31] 赵伶俐.(2015b).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据——《大数据时代》对第二次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与警示.大学教学, 2, 95-10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SJG201502014.htm
    [32] 赵伶俐.(2017).德育的疼痛与审美救赎.中国德育, 6, 11-1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EYU201706008.htm
    [33] 赵伶俐, 汪宏等. (2010).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实证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4] 赵伶俐, 温忠义.(2016).互联网+大美育课程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5] 赵伶俐, 叶泽州. (2017-6-29). 创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大美育体系. 中国教育报.
    [36] 赵月美, 喻云涛.(2000).中西传统"和谐"观比较及其现实意义.发展研究, 5, 62-63.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00.01.021
    [37] 朱立元. (主编). (2010). 美学大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38] 朱智贤. (主编). (1989). 心理学大词典.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9] 国务院办公厅. (2015).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取自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
  • 加载中
图(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9
  • HTML全文浏览量:  18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7-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