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是一门“娱乐学”

马和民 王德胜 尹晗

马和民, 王德胜, 尹晗. 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是一门“娱乐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56-6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5.005
引用本文: 马和民, 王德胜, 尹晗. 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是一门“娱乐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56-6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5.005
Ma Hemin, Wang Desheng, Yin Han. Pedagogy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e is an 'Entertainment Science'[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9, 37(5): 56-6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5.005
Citation: Ma Hemin, Wang Desheng, Yin Han. Pedagogy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e is an "Entertainment Science"[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9, 37(5): 56-6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5.005

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是一门“娱乐学”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5.0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代际比较视角的当代青少年行为道德的社会学研 17BSH003

Pedagogy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e is an "Entertainment Science"

  • 摘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启了教育领域的全新可能,激发了人们对未来教育的无限想象力,技术成为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新维度。信息技术业已建构出一种日趋强大的教育话语权力,演变为一种具有现代化、现代性象征的新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生产力的革命性巨变及由此衍生的均衡教育资源的强大动能。但是从教育技术发展史的事实判断的角度来看,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始终充满了娱乐学的色彩,表现为丰富性、互动性、新奇性、简捷性等娱乐性特征。正因为如此,新技术的教育应用常常受到学校、教师、家长的质疑和抵制。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是一门"娱乐学"的思考,有助于走向"技术教育学"的探索,从而支持我们深刻认知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两面性——娱乐性和生产性。
  • 图  1  教育学学科群四象限图

    表  1  信息传播与教育应用的历史简表

    历史时期 应用形态 信息呈现 传播形式 教育特点
    口语传播时期 口耳相传、言传身教、模仿践行 口头语言 对话、吟唱、
    辩论、记诵
    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文字和印刷术传播时期 龟甲、兽骨、简牍、泥板、纸草、笔墨纸砚、印刷术 文字 经典、教材、辅导书、报纸、期刊、著述 讲授经典和教材;背诵、阅读、写作;理解知识;教育学、教学和课程理论出现;班级授课制以及现代学校制度逐渐成型
    信息技术传播时期 无线广播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 电子和数字符号 音频、视频、图像、游戏、VR等 广播电视大学出现;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构成了新的教育生态,开启了教育教学的新形态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体现于教育信息化产品中的娱乐性特征

    维度 设计要求 设计案例 设计目的
    软件设计 界面友好 设计精美,运用动画、卡通等元素 视觉效果具有吸引力
    学习为主,兼顾社交 点赞、打卡、留言、评论 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
    软件使用 人机互动 手动输入、语音输入、面部识别等多感官相结合 操作体验具有互动性
    产品内容 丰富有趣 讲故事;声画结合;视频展示;及时奖励 学习资源丰富,过程有趣
    精准定位,个性服务 “打造适合你的学习方案” 深度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形式 穿插使用流行语言、网络语言 “五步导学·学渣逆袭” 语言使用迎合学生话语体系
    下载: 导出CSV
  • [1] 波兹曼.(2015a).童年的消逝(吴燕莚译).北京: 中信出版社.
    [2] 波兹曼.(2015b).娱乐至死(章艳译).北京: 中信出版社.
    [3] 布雷岑卡.(1995).教育学知识的哲学——分析、批判、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 1-1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XK199504000.htm
    [4] 陈桂生.(1995)."四分法":教育理论成分解析的新尝试.教育研究与实验, (2), 1-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pxygpfx201603054
    [5] 迪尔凯姆.(1995).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6] 富兰.(2016).极度空间: 整合科技、教育学和变革知识(于佳琪, 黄雪锋译).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7] 郭文革.(2011).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9(3), 137-157. doi:  10.3969/j.issn.1671-9468.2011.03.011
    [8] 何克抗.(2010).对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大辩论的述评.电化教育研究, (10), 5-2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hjyyj201010001
    [9] 柯林斯, 哈尔弗森. (2013).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陈家刚, 程佳铭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黎加厚.(2005). 2005AECT教育技术定义:讨论与批判.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 11-16. doi:  10.3969/j.issn.1009-5195.2005.01.003
    [11] 李海峰, 王炜, 吴曦.(2018). AECT2017定义与评析——兼论AECT教育技术定义的历史演进.电化教育研究, (8), 21-2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hjyyj201808004
    [12] 李芒, 孔维宏, 李子运.(2017).问"乔布斯之问":以什么衡量教育信息化作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3), 3-10. doi:  10.3969/j.issn.1009-5195.2017.03.001
    [13] 刘佛年.(1984).新技术革命与教育.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资料中心编.新技术革命与教育.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 麦克卢汉.(2011).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
    [15] 培根.(1984).新工具(许宝骙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6] 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2011).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教育者手册(任友群, 詹艺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7] 孙培青.(2009).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8] 王伦信.(2008).从印刷术的应用看媒介演进对教育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 88-95. doi:  10.3969/j.issn.1000-5560.2008.04.012
    [19] 翁.(2008).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 语词的技术化(何道宽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曾润.(2015).学生可以接受上交手机的课堂.中国教育学刊, (12), 98-98.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666806343
    [21]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0). 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Retrieved from: https://www.ed.gov/sites/default/files/netp2010.pdf
  • 加载中
图(1)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7
  • HTML全文浏览量:  229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9-09-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