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技能形成中的国家、行会与劳工

王星

王星. 技能形成中的国家、行会与劳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4): 96-10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4.008
引用本文: 王星. 技能形成中的国家、行会与劳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4): 96-10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4.008
Wang Xing. The State, Guild and Labour in the Process of Skill Formation: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Evolution of Appenticeship in England[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4): 96-10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4.008
Citation: Wang Xing. The State, Guild and Labour in the Process of Skill Formation: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Evolution of Appenticeship in England[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4): 96-10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4.008

技能形成中的国家、行会与劳工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4.0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技能形成体制与劳工社会保护”(16BSH068)
  • ①在经济史学界,虽然这种三层等级的划分已经没有异议,但在中间一级(即工匠)尚存在着争议。有学者指出,处于学徒与师傅之间的中间一级应该是帮工,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是契约工。具体可参见梁茂信(2010)金志霖(1996)的研究。
  • ②就商业行会而言,一般执行严格的共同交易制度来限制恶性竞争。在利物浦,所有上市商品必须首先出售给行会,外乡商人如果想购买必须要有许可证。而在布里斯托尔,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竞争,行会组织规定所有上市商品由行会商人共同商议拟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而对于违反此规定者,行会组织将给予惩罚。如斯坦福德行会规定,拒不执行共同交易规则的成员,将在一年内不得从事该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Lipson,1935,pp.269−271)。
  • ③在行会经济中,行会章程(行规)非常重要,它不但涉及每个行东的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行会组织的经济治理状况。对行会成员来说,行会章程就是行会组织内部通行的法律,一旦行会大会通过,每个成员就必须遵守,违者将会受到严惩。
  • ④在行会经济中,商人阶层基本上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直接支配。一是控制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在流通领域中的优势来迫使生产者接受其控制。比如16世纪通过行会合并成立的伦敦皮革商公会通过垄断产品销售权来控制生产过程,原来自产自销的独立生产师傅(如钱袋匠、皮囊匠、手套匠和皮革匠等)的产品不能直接进入产品市场,必须假手皮革商人才能出售(金志霖,1996,第189页)。二是通过委托加工生产的方式支配生产过程,即通过雇佣独立的小生产者进行代工生产,以建立长期直接的经济联系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 ⑤即使在19世纪早期,英国依然保留着行会制度,但此时的行会组织基本上只具有一些慈善、宗教和学术讨论的功能。

The State, Guild and Labour in the Process of Skill Formation: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Evolution of Appenticeship in England

  • 摘要: 英国行会学徒制的发展在时间跨度上从12世纪初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期,分为传统行会学徒制、国家立法学徒制和工业革命学徒制三个阶段。在传统行会学徒制中,劳动雇佣关系、师徒技能传承关系以及社会身份关系之间相互嵌入,为传统行会学徒制的技能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力量释放颠覆了传统行会学徒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改变了行会经济中的生产关系,商人阶层成为剩余价值的占有者,同时也导致师傅阶层出现分化,出现了所谓的小师傅阶层。工业革命后,学徒制管制权力由行会转移到技工工会,学徒制逐渐沦为劳资斗争的工具。引发英国行会学徒制陷入危机并走向瓦解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转型变迁。
    1)  ①在经济史学界,虽然这种三层等级的划分已经没有异议,但在中间一级(即工匠)尚存在着争议。有学者指出,处于学徒与师傅之间的中间一级应该是帮工,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是契约工。具体可参见梁茂信(2010)金志霖(1996)的研究。
    2)  ②就商业行会而言,一般执行严格的共同交易制度来限制恶性竞争。在利物浦,所有上市商品必须首先出售给行会,外乡商人如果想购买必须要有许可证。而在布里斯托尔,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竞争,行会组织规定所有上市商品由行会商人共同商议拟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而对于违反此规定者,行会组织将给予惩罚。如斯坦福德行会规定,拒不执行共同交易规则的成员,将在一年内不得从事该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Lipson,1935,pp.269−271)。
    3)  ③在行会经济中,行会章程(行规)非常重要,它不但涉及每个行东的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行会组织的经济治理状况。对行会成员来说,行会章程就是行会组织内部通行的法律,一旦行会大会通过,每个成员就必须遵守,违者将会受到严惩。
    4)  ④在行会经济中,商人阶层基本上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直接支配。一是控制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在流通领域中的优势来迫使生产者接受其控制。比如16世纪通过行会合并成立的伦敦皮革商公会通过垄断产品销售权来控制生产过程,原来自产自销的独立生产师傅(如钱袋匠、皮囊匠、手套匠和皮革匠等)的产品不能直接进入产品市场,必须假手皮革商人才能出售(金志霖,1996,第189页)。二是通过委托加工生产的方式支配生产过程,即通过雇佣独立的小生产者进行代工生产,以建立长期直接的经济联系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5)  ⑤即使在19世纪早期,英国依然保留着行会制度,但此时的行会组织基本上只具有一些慈善、宗教和学术讨论的功能。
  • [1] 戴尔. (2010). 转型的时代: 中世纪晚期英国的经济与社会(费玉梅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杜以德等. (2007). 人教育发展纵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关晶. (2010). 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81−90.
    [4] 蒋孟引(主编). (1988). 英国史.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金志霖. (1996). 英国行会史.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6] 李路路. (2012). 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社会学研究,(2),1−19.
    [7] 梁茂信. (2010). 近代早期英国契约工制度的形成及其性质. 求是学刊,(4),123−130. doi:  10.3969/j.issn.1000-7504.2010.04.020
    [8] 斯密. (2011). 国富论(郭大力, 王亚南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9] 田志磊, 李俊, 朱俊. (2019). 探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之道. 未刊稿.
    [10] 王川. (2008). 论学徒制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职业教育论坛,(5),60−64.
    [11] 王觉非. (1994). 近代英国史.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2] 王星. (2009). 劳动安全与技能养成. 江苏社会科学,(5),107−113. doi:  10.3969/j.issn.1003-8671.2009.05.018
    [13] 王星. (2014).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 中国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社会学分析.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4] 王星. (2015).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 德国学徒制现代化转型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1),184−205.
    [15] 王星. (2019). 制造产业升级路径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3),1−5.
    [16] 韦伯. (2004). 支配社会学(康乐, 简惠美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7] 徐平利. (2005). 中世纪行会制度与职业教育的孕育. 教育评论,(5),156−158.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7).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2017年2月6日). 取自: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6/19/content_5203750.htm.
    [19] Burawoy, M. (1985). The Politics of Production: Factory Regimes under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London: Verso.
    [20] Clark, P. & Souden, D. (1987). Migration and Society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London: Hutchinson Education.
    [21] Evans, K. (1975).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Education System.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
    [22] Knights, D. & Willmott, H. C. (eds). (1987). New Technology and the Labour Process. London: Macmillan.
    [23] Lipson, E. (1935).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 London: Adam and Charles Black.
    [24] Thelen. (2004). How Institutions Evolv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kills in Germany,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5] Weisz, G. (1925). Report of an Inquiry into Apprenticeship and Training. London: Ministry of Labour.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4
  • HTML全文浏览量:  399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0-04-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