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教科书”考释

吴小鸥

吴小鸥. “教科书”考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5): 117-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5.007
引用本文: 吴小鸥. “教科书”考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5): 117-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5.007
Wu Xiao’ou. Textual Research and Explanation of “Textbook”[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5): 117-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5.007
Citation: Wu Xiao’ou. Textual Research and Explanation of “Textbook”[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5): 117-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5.007

“教科书”考释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5.00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百年中国教科书中的国民性建构研究”(BOA170039)

Textual Research and Explanation of “Textbook”

  • 摘要: 1866年,德国传教士罗存德在《英华字典》中首次将“text-book”引入中国,但未对译为“教科书”。汉语“教科书”一词出现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1887年由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传入中国。1896年,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列有教科书59种。1899年,南洋公学师范生白作霖撰《编译教科书的意见》,倡议译日本教科书并修改之。20世纪初,罗振玉、夏偕复、严复、张之洞等人专题探讨教科书制度及其实施,坊间教科书系列出版,1904年教科书审定制确立。“教科书”一词在中国流行是文化进步的标志,彰显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诉求与生长空间。“教”突出教授方法、次序、容量,“科”强调知识分类、体系、编排,“书”明确编撰体例、规范、版权。“教科书”作为概念工具与思想资源,以其字义决定内质的逻辑关联,为现代教育设定了明确边界、框架、规范,也为中国社会奠下全新的“文化基层建构”,成为现代中国启蒙的关键词。
  • [1] 《交通大学校史》撰写组编. (1986). 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1卷).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 毕苑. (2010). 建造常识: 教科书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3] 陈代湘等校点. (2013). 刘坤一奏疏2. 长沙: 岳麓书社.
    [4] 陈山榜编. (2008). 张之洞教育文存.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陈学恂主编. (1986).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陈元晖主编. (2007), 汤志钧、陈祖恩、汤仁泽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7] 陈子褒编辑. (1898). 妇孺浅解. 澳门: 澳门上街聚文堂发售.
    [8] 池田菊苗. (1907). 近世化学教科书(虞和寅编译). 上海: 科学仪器馆, 1907年印刷发行.
    [9] 大野德孝编. (1876). (下等小学)作文阶梯. 日本大阪: 龙章堂梓.
    [10] 丁福保编. (1905). 蒙学卫生教科书(第8版). 上海: 文明书局.
    [11] 董仲舒. (1997). 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陈蒲清校注). 长沙: 岳麓书社.
    [12] 杜成宪. (1994). 早期儒家学习范畴研究. 台北: 台湾文津出版社.
    [13] 杜亚泉编译. (1910). 最新中学教科书矿物学(第7版).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4] 方毅、傅运森等编. (1940). 辞源正续编合订本.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5] 冯天瑜. (2004). 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 北京: 中华书局.
    [16] 傅斯年. (1918). 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 北京大学日刊, 1918−04−17(23).
    [17]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编. (2012). 汉字演变文化源流().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8] 顾树森编. (1961). 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 上 先秦诸子部分.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 侯鸿鉴. (1905). 初等文法教科书(再版). 上海: 文明书局.
    [20] 黄遵宪. (1981). 日本国志(下). 台北: 文海出版社.
    [21] 霍恩比(A.S.Hornby)原著. (2018).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李旭影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2] 姜义华编校. (1992). 康有为全集(第3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 (1990). 教育大辞典(第1卷).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4] 李秀石. (2013). 日本教科书问题剖析1868—2012.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5] 李兆华. (2005). 中国近代数学教育史稿.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6] 廉泉. (1903). 廉部郎上管学大臣论鉴定学堂课本禀. 大公报. 1903−01−01(001).
    [27] 陆基编辑、董瑞椿校补. (1906). 蒙学经训修身教科书(第6版). 上海: 文明书局.
    [28] 罗存德. (1866). 英华字典. 香港: Daily Press Office.
    [29] 罗振玉. (1901a). 教育世界序例. 教育世界,(1),1−2.
    [30] 罗振玉. (1901b). 教育私议. 教育世界,(1),3−4.
    [31] 罗振玉. (1902a). 教育赘言八则. 教育世界,(21),1−2.
    [32] 罗振玉. (1902b). 日本教育大旨. 教育世界,(23),1−2.
    [33] 罗振玉. (1902c). 学制私议. 教育世界,(24),1−3.
    [34] 潘钧. (2008). 日本辞书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35] 彭尔佳、康林益. (2008). 我国教科书百年回眸——教科书编审制度的演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2−16.
    [36] 彭雷霆、谷秀青. (2012). “教科书” 译名的近代厘定. 人文论丛, (2012年卷), 328−228.
    [37] 璩鑫圭、唐良炎编. (1991).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38] 三好学编. (1893). (中等教育)植物学教科书(下卷). 日本东京: 敬业社.
    [39]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纂. (1907). 最新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第2册)(第13版). 上海: 商务印书馆.
    [40]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 (2014).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41]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编辑. (1951). 辞源(改编本). 香港: 商务印书馆.
    [42] 石鸥、吴小鸥. (2009). 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43] 石鸥. (2007). 最不该忽视的研究——关于教科书研究的几点思考.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6(5),5−9. doi:  10.3969/j.issn.1671-6124.2007.05.001
    [44] 实藤惠秀. (1983).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5] 舒新城编. (1961).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6] 滝七葳编译. 英和正辞典. 日本大阪: 大阪书籍会社.
    [47] 汪家熔. (2008). 民族魂——教科书变迁. 北京: 商务印书馆.
    [48] 王崇光主编. (2011), 欧七斤编. 上海交通大学史 第一卷 南洋公学(1896−1905).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9] 王丰镐. (1902). 采译日本教科书目. 上海图书馆: 盛档, 070444.
    [50] 王桂. (1993). 中日教育关系史.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51] 王建军. (1996). 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52] 王栻主编. (1986). 严复集(第1册). 北京: 中华书局.
    [53] 王星. (2013). 新的起源——“教科书”由来. 教育家,(1),130−131.
    [54] 魏庚人. (1987). 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史.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55] 文部省编. (1885). 文部省布达全书(第5册). 日本东京: 文部省.
    [56] 吴洪成. (1998). 中国学校教材史.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7] 吴小鸥、李想. (2012). “蒙学科学全书”与20世纪初的科学启蒙. 教育学报,8(5),118−127. doi:  10.3969/j.issn.1673-1298.2012.05.017
    [58] 吴小鸥. (2009). 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9] 吴小鸥. (2015). 复兴之路——百年中国教科书与社会变革.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0] 下河边半五郎编辑. (1904). 饮冰室文集类编奥附. 日本东京: 帝国印刷株式会社.
    [61] 夏清贻编辑. (1904). (中学教科)地文学简易教科书(沈均翻译). 上海: 开明书店.
    [62] 夏偕复. (1901). 学校刍言. 教育世界,(15),1−2.
    [63] 冼玉清等编. (1952). 陈子褒先生教育遗议. 广州: 文光馆.
    [64] 许慎撰. (1981).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65] 学部编. (1906). 学部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暂用书目. 无版权信息.
    [66] 杨廷栋编译. (1902). 政治学教科书. 上海: 作新社.
    [67] 佚名. (1906). 学部咨调教科新书. 申报, 1906−03−17(003).
    [68] 约斋编. (1986). 字源. 上海: 上海书店.
    [69] 赵尔巽(1903). 奏为湘省学堂为防流弊拟恭辑列朝圣训编为教科课本事(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初六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赵尔巽档, 03−7213−008.
    [70] 张芳杰主编. (1984).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第3版). 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71] 张景良. (1915). 南洋公学追悼白唐二烈士演说词. 南洋公学同学会编. 南洋•文苑, (2), 16−17.
    [72] 张树年主编. (1991). 柳和成、张人凤、陈梦熊编著. 张元济年谱. 北京: 商务印书馆.
    [73] 张伟、代钦. (2011). “教科书”词源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4(2),87−89.
    [74] 张相文. (1968). 纯谷笔谈. 南园丛稿. 台北: 文海出版社.
    [75] 张相文编辑. (1903). 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 邵阳: 宝庆古馀书舍印行.
    [76] 张元济. (1951). 涵芬楼烬余书录•序. 涵芬楼烬余书录. 上海: 商务印书馆.
    [77] 张元济编纂. (1903). 中国历史教科书. 上海: 商务印书馆.
    [78] 张章主编. (2012). 说文解字().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79] 张之洞. (1904). 张相国新撰唱歌教科书. 无版权信息.
    [80] 章可. (2015).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8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82] 中华民国教育部编. (1934).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戊编: 教育杂录). 上海: 开明书店.
    [83] 钟少华. (2010). 从罗存德《英华字典》看词语交流建设. 《日语研究》编委会编. 日语研究(第7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84] 朱骏声. (1936). 说文通训定声. 上海: 国学整理社.
    [85] 朱树人. (1905年5版).蒙学文法教科书(卷上). 上海: 文明书局.
    [86] 朱有瓛主编. (1986).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1辑下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7] 朱有瓛主编. (1987).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8] 庄俞、蒋维乔、杨瑜统编纂. (1904). 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1册). 上海: 商务印书馆.
    [89] 左玉河. (2005). 先秦分类观念与中国学术分科之特征. 学术研究,36(4),44−5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3
  • HTML全文浏览量:  285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5-22
  • 刊出日期:  2020-05-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