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中的亲代在位

吴重涵 戚务念

吴重涵, 戚务念. 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中的亲代在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6): 86-10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6.006
引用本文: 吴重涵, 戚务念. 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中的亲代在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6): 86-10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6.006
Wu Chonghan, Qi Wunian. Parental Generational Tenure in the Family Structure of Left-behind Childre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6): 86-10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6.006
Citation: Wu Chonghan, Qi Wunian. Parental Generational Tenure in the Family Structure of Left-behind Childre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6): 86-101.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6.006

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中的亲代在位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06.0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招标重点课题“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AHA18001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2020年度重大项目“基于抗疫背景的中小学家校共育改革研究”(GYA2020001)
  • ①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班主任要负责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全面的成长,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给予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关怀和照顾。
  • ②主要指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他们因具有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五大优势,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③“认知图式”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而所谓图式正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 ④又称为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表达、交流、理解并相互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立场,以达到心灵的沟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建构“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基本条件(参见Newson,1975)。

Parental Generational Tenure in the Family Structur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 摘要: 社会经济转型、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留守家庭与隔代教养现象普遍存在。然而,父母缺场、亲子分离并不必然带来父母养育缺位、亲子关系断裂。主体的视角超越了二元对立的预设,在结构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留守儿童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亲子关系的感知、学校与社区重要他人的替代中,形成了基于自身视角的亲代在位的认知图式。儿童内心的亲代在位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层次(象征父母与先验父母)、核心层次(具象父母与责任父母)、支持层次(监护人对于父母形象的维系以及重要他人的代理父母位置)。这样一个儿童视角的亲代在位解释框架,对于学校做好同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对于理性选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具有启示意义。
    1)  ①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班主任要负责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全面的成长,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给予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关怀和照顾。
    2)  ②主要指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他们因具有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五大优势,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  ③“认知图式”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而所谓图式正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4)  ④又称为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表达、交流、理解并相互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立场,以达到心灵的沟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建构“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基本条件(参见Newson,1975)。
  • [1] 范梅南. (2001).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胡心怡, 刘霞, 申继亮. (2007). 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5),502−503. doi:  10.3969/j.issn.1005-3611.2007.05.017
    [3] 黄斌欢. (2014). 双重脱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形成. 社会学研究,(2),170−188.
    [4] 吉登斯. (1998). 社会的构成: 结构化理论大纲(李康, 李猛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 贾文华. (2012).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性关系. 心理科学,(1),142−147.
    [6] 江立华. (2011). 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 江海学刊,(4),108−114. doi:  10.3969/j.issn.1000-856X.2011.04.018
    [7] 金一虹. (2009). 离散中的弥合——农村流动家庭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2),98−102. doi:  10.3969/j.issn.1003-8671.2009.02.015
    [8] 金一虹. (2010). 流动的父权: 流动农民家庭的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4),151−165.
    [9] 科萨罗. (2014). 童年社会学(程福财等译).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0]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19). 2015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 http://www.unicef.cn/cn/uploadfile/2017/1009/20171009112641471.pdf.
    [11] 刘远杰. (2017). 城乡教育共生: 一项教育哲学探索. 教育学术月刊,(3),3−15.
    [12] 罗国芬. (2012).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研究: 一项二手分析. 青年探索,(1),80−84. doi:  10.3969/j.issn.1004-3780.2012.01.017
    [13] 马多秀. (2013). 班主任: 留守儿童学校生活的“重要他人”. 中国德育,(21),18−21.
    [14] 蒲少华, 李晓华, 卢宁. (2016). 父亲在位与大学生自尊关系的实证研究. 教育学术月刊,(6),84−88.
    [15] 戚务念. (2017).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爱模式及其讨论. 当代教育科学,(2),7−12. doi:  10.3969/j.issn.1672-2221.2017.02.003
    [16] 切尔. (2005). 家庭生活的社会学(彭铟旎译). 北京: 中华书局.
    [17] 邱珍琬. (2004). 隔代教养家庭优势—个案研究. 南大学报(台南大学),38(2),33−44.
    [18] 上野千鹤子. (2004).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吴咏梅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 佘凌. (2013). 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 家庭与社会化的视角.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 佘凌, 罗国芬. (2008). 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1),22−25.
    [21] 谭深. (2011).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中国社会科学,(1),138−150.
    [22] 汪建华, 黄斌欢. (2014). 留守经历与新工人的工作流动——农民工生产体制如何使自身面临困境. 社会,34(5),88−104.
    [23] 王晖, 戚务念. (2014). 父母教育期望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基于同祖两孙之家的案例比较研究. 教育学术月刊,(12),66−71.
    [24] 王欧. (2019). 留守经历与性别劳动分化——基于农民工输出地和打工地的实证研究. 社会学研究,(2),123−146.
    [25] 王晓慧, 胡金平. (2011). “问题范式”下的留守儿童研究及其拓展. 教育学术月刊,(6),14−17.
    [26] 王岩. (2008). 全国妇联2008年的研究报告显示: 留守幼儿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得不到足够时间的母乳喂养. 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8/02-27/1176004.shtml.
    [27] 王占武. (2014). 浅谈班主任在留守儿童管理中的教育方法. 才智,(23),128.
    [28] 吴飞. (2009). 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9] 吴霓. (200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教育研究,(10),15−18.
    [30] 杨枫, 陈克茂, 徐强. (2019). 班上9个学生5个是留守儿童 班主任: 我愿做孩子的“圆梦妈妈”. http://whwb.cjn.cn/html/2019-01/23/content_116310.htm.
    [31] 杨汇泉, 朱启臻. (201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抚育策略的社会学思考——一项生命历程理论视角的个案考察. 人口与发展,(2),63−72. doi:  10.3969/j.issn.1674-1668.2011.02.007
    [32] 杨咏梅. (2017). 家校合作“热起来”走向“专起来”. 中国教育报, 2017−11−2(9).
    [33] 叶敬忠, 潘璐. (2008). 别样童年: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4] 张明. (2014). 信任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行为选择. 江汉论坛,(12),132−137. doi:  10.3969/j.issn.1003-854X.2014.12.025
    [35] 张旭东, 赵霞, 孙宏艳. (2015).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3),9−15.
    [36] 张玉林. (2006). “离土”时代的农村家庭—“民工潮”如何解构乡土中国. 徐杰舜, 许宪隆编. 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7] 朱科蓉, 李春景, 周淑琴. (2002). 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 教育科学,18(4),21−24. doi:  10.3969/j.issn.1002-8064.2002.04.007
    [38] 朱晓阳. (2018). “城—乡两栖人”: 中国二元社会新动向. 北京日报, 2018−08−20.
    [39] Giddens A. (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40] Hoffman L. W. (1989). Effect of maternal employment in the two-parent family.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 283−292. doi:  10.1037/0003-066X.44.2.283
    [41] Newson J. (1975). Intersubjectivity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On the social origins of symbolic functioning.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siety, 28, 437−446.
    [42] Portes A. & Rumbaut R. G. (2006). Immigrant America: A portrait. Berkeley: The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43] Rohner R. P. & Rohner E. C. (1981). Parental acceptance——rejection and parental control: Cross-cultural codes. Ethnology, 20, 245−260. doi:  10.2307/377323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7
  • HTML全文浏览量:  1003
  • PDF下载量:  4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7-14
  • 刊出日期:  2020-06-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