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超越自由教育的逻辑架构:大学通识教育的结构性转向

崔延强 卫苗苗

崔延强, 卫苗苗. 超越自由教育的逻辑架构:大学通识教育的结构性转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1): 69-7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5
引用本文: 崔延强, 卫苗苗. 超越自由教育的逻辑架构:大学通识教育的结构性转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1): 69-7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5
Cui Yanqiang, Wei Miaomiao. Beyond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Liberal Education:A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11): 69-7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5
Citation: Cui Yanqiang, Wei Miaomiao. Beyond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Liberal Education:A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11): 69-7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5

超越自由教育的逻辑架构:大学通识教育的结构性转向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5
基金项目: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当代中国大学的现代性危机及其超越”(CYB17052)

Beyond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Liberal Education:A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 摘要: 一直以来,通识教育所追求的“理性自由”目标要求自身超越自由教育的“自由”内涵,但由于在概念上以及历史事实上相互交集,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这二者被部分学者看作是相互捆绑甚至相通相融的关系。杜威曾站在教育民主的角度对自由教育的“阶级性”“政治符号性”“文化标志性”进行了批判,直指其“不自由的陷阱”。因此,通识教育必须超越自由教育的逻辑框架才能达到其自身的“自由”目标。在教育建构主义以及经验论的思想框架下,杜威以“建构—解构—重构”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这种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教育”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提供了一条通往“自由目标”的自由之路,且有望解决目前大学通识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 [1] 鲍德里亚. (2015).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 布尔迪厄. (2004). 国家精英: 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杨亚平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3] 杜威. (2011a).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12卷: 1920(刘华初, 马荣, 郑国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杜威. (2011b).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14卷: 1922(罗跃军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杜威. (2011c). 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杜威. (2012a).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8卷: 1915(何克勇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 杜威. (2012b).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9卷: 1916(俞吾金, 孔慧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杜威. (2012c).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15卷: 1923-1924(汪堂家, 张奇峰, 王巧贞, 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 杜威. (2015).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 1925—1935•第5卷: 1925—1930(孙有中, 战晓峰, 查敏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伦斯基. (2018). 权力与特权: 社会分层的理论(关信平, 陈宗显, 谢晋宇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 哈佛委员会. (2010).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李曼丽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2] 金耀基. (2008). 大学之理念.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3] 柯林斯. (2018). 文凭社会: 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刘冉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4] 李曼丽. (1999). 通识教育: 一种大学教育观.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5] 马鲁. (2017). 古典教育史(希腊卷)(龚觅, 孟玉秋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 梅洛—庞蒂. (2001). 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7] 亚历山大. (2010). 杜威的艺术、经验与自然理论: 感受的诸视野(谷红岩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8] 亚里士多德. (1994).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颜一, 秦典华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 亚里士多德. (2003). 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 坎贝尔. (2010). 理解杜威: 自然与协作的智慧(杨柳新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1] Deneen, P. (2008). Strange Bedfellows: Allan Bloom and John Dewey Against Liberal Education, Rightly Understood. The Good Society, 17(2), 49−55. doi:  10.1353/gso.0.0047
    [22] Garrison, J., Neubert, N. & Reich, K. (2012). John Dewey’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and Recontextualization for Our Tim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3] Jaeger, W. (1946). Paideia: The Ideals of Greek Culture (Vol. I). Oxford: Blackwell.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6
  • HTML全文浏览量:  190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11-13
  • 刊出日期:  2020-11-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