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道德凸显和伦理隐退的中国德育危机与出路

严从根

严从根. 道德凸显和伦理隐退的中国德育危机与出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1): 101-10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8
引用本文: 严从根. 道德凸显和伦理隐退的中国德育危机与出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1): 101-10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8
Yan Conggen. The Crisis and Outlet of China’s Enlightenment about the Prominent Morality and the Weakening Ethic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11): 101-10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8
Citation: Yan Conggen. The Crisis and Outlet of China’s Enlightenment about the Prominent Morality and the Weakening Ethic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0, 38(11): 101-10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8

道德凸显和伦理隐退的中国德育危机与出路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8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一般项目“中小学生的公共空间意识及培育机制研究”(BAA190235)

The Crisis and Outlet of China’s Enlightenment about the Prominent Morality and the Weakening Ethics

  • 摘要: 道德主要指向主体的心灵秩序,伦理主要指向外在的社会秩序,二者并不必然统一,妥善的做法是在道德和伦理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然而,在我国现今的德育中,道德日益凸显,伦理却日益隐退。伦理隐退的德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追求,助长了个体自由的消逝和精神的迷惘,易导致伦理失序和共同体衰落。为了充分尊重现代道德教育的成果和消解这种道德教育带来的危机,我国要以现代伦理共同体为起点,以现代伦理人培养为目标,以人伦关系为主要化育内容,以风俗为主要化育手段,实施德育。
  • [1] 布雷岑卡. (2008). 信仰道德和教育: 规范哲学的考察(彭正梅, 张坤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邓安庆. (2019). 再论康德关于伦理与道德的区分及其意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4−36.
    [3] 杜时忠, 孙银光, 程红艳. (2019). 德育研究70年: 回顾与前瞻. 教育研究, (10),17−26.
    [4] 樊浩. (2009a). 现代道德教育的“精神”问题. 教育研究, (9),26−34.
    [5] 樊浩.(2009b). 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 (4), 27—42.
    [6] 樊浩. (2017).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樊浩卷.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7] 冯建军. (2009). 向着人的解放前进——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回顾. 高等教育研究, (1),17−25.
    [8] 冯建军. (2006). 生命视野中的道德与道德教育. 江西教育科研, (6),15−18. doi:  10.3969/j.issn.1674-2311.2006.06.005
    [9] 甘阳. (2007). 中国道路: 三十年与六十年. 读书, (6),3−13.
    [10] 高兆明. (2004). 存在与自由: 伦理学引论.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 高兆明. (2014).心灵秩序与生活秩序: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释义.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 (2015).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上册).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3] 韩炳哲. (2019). 精神政治学(关玉红译).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黑格尔. (1982). 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5] 黑格尔. (1996). 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 王玖兴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6] 金利卡. (2004). 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7] 李泽厚. (2019). 伦理学新说述要.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8] 鲁洁. (2010).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 引导生活的建构. 教育研究, (6),3−8.
    [19] 罗兹曼. (1995). 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 桑德尔. (2011).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性(万俊人, 唐文明, 张之锋, 殷迈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1] 王强, 李广学. (2019). 现代社会伦理断裂的中国境况及其问题. 道德与文明, (4),106−113.
    [22] 严从根. (2017). 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3] 周枫. (2019). 自由主义的道德处境. 台湾新北: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4] 朱小蔓. (1995). 《情感教育论》与情感教育理论建设. 教育科学, (4),64−6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3
  • HTML全文浏览量:  217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11-13
  • 刊出日期:  2020-11-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