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走出学科危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学科建设

宣勇 张鹏

宣勇, 张鹏. 走出学科危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学科建设[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3): 48-5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3.005
引用本文: 宣勇, 张鹏. 走出学科危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学科建设[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3): 48-5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3.005
Xuan Yong, Zhang Peng. The Crisis of Disciplin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y: Also 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1, 39(3): 48-5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3.005
Citation: Xuan Yong, Zhang Peng. The Crisis of Disciplin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y: Also 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21, 39(3): 48-58.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3.005

走出学科危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学科建设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03.005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学学科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Z17G030012)

The Crisis of Disciplin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y: Also 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 摘要: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度综合与交叉的新趋势对知识生产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学传统上建立在知识分类体系基础上的学科制度在新知识生产模式下面临深刻危机,囿于学科壁垒的封闭式知识生产限制了大学的创新活力,知识生产过程中未能实现“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相统一,学科存在的合法性与学科建设的有效性都受到质疑。通过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审视,知识生产过程中对于专业化分工的需要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学者个体而言“专”是“跨”的前提,因此学科本身不会从大学里消亡。但未来的学科建设应当通过系统性变革,打破既有的学科壁垒,建立贯通知识生产中“营地”与“阵地”的矩阵式运行结构,促进学科的交叉、会聚与融合,使得学科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 [1] 伯顿•R•克拉克. (1994). 高等教育系统.王承绪等译.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2] 陈洪捷. (2019). “双一流”建设, 学科真的那么重要吗. 中国科学报, 2019.11.27.
    [3] 陈洪捷, 巫锐. (2020). “集群”还是“学科”: 德国卓越大学建设的启示. 江苏高教,(2),1—8.
    [4] 董英哲. (1986). 科学技术的分化综合律. 西北大学学报,(1),107—114.
    [5] 范旭, 李佳晋. (2014). 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实践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科技管理研究,(20),79—83.
    [6] 胡春光. (2012). 大学学科的“学术部落化”及知识危机. 教育评论,(2),90—92.
    [7] 华勒斯坦. (1997). 开放社会科学: 重建社会科学报告 刘锋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8] 华勒斯坦等. (1999). 学科•知识•权力. 刘健芝等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9] 李正风. (2005). 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 北京: 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 李泽林. (2014). 分科教学: 历史、问题与趋势. 教育史研究,(2),81—88.
    [11] 迈克尔•吉本斯. (2011). 知识生产的新模式: 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 陈洪捷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2] 单中惠. (2000). 试析十九世纪英国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的论战.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91—96.
    [13] 王建华. (2006). 试论学科制度与大学制度的相关性.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7—89.
    [14] 王建华. (2003). 学科、学科制度、学科建制与学科建设. 江苏高教,(3),54—56.
    [15] 王树松. (1996). 现代科学综合与分化的哲学基础.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2),5—7.
    [16] 王义遒. (2019). “漏网之鱼”或许是“卓越”之源——从《“双一流”建设, 学科真的那么重要吗》一文说开来. 中国科学报 .7.
    [17] 解瑞红. (2014). 矛盾与反常: 大学学科固化的危机. 江苏高,(6),80—83.
    [18] 宣勇, 凌健. (2006). “学科考辨”. 高等教育研究,(4),18—23.
    [19] 宣勇, 凌健. (2009). 大学学科组织化建设:价值与路径. 育研究,(8),31—37.
    [20] 宣勇, 钱佩忠. (2007). 知识增长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探析. 学(研究与评价),(1),21—26.
    [21] 宣勇. (2016).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实现“三个转变”. 中国高教研究,(5),1—6.
    [22] 宣勇, 方学礼. (2020). 论本科教育中的学科责任. 北京高等教育,(6),11—14.
    [23] 阎光才. (2020). 学科的内涵、分类机制及其依据. 大学与学科,(1),58—71.
    [24] 杨天平. (2004). 学科概念的沿演与指谓. 大学教育科学,(1),13—15.
    [25] 张春美, 郝凤霞, 闫红秀. (2001). 学科交叉研究的神韵—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探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6),63—67.
    [26] 张鹏, 宣勇. (2011). 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机制的构建. 教育发展研究,(9),30—34.
    [27] 周慧颖, 郄海霞. (2014). 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黑龙江高教研究,(2),50—53.
    [28] 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泓. (2015). 管理学——原理与方.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5
  • HTML全文浏览量:  277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1-03-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