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19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内隐学习的再解读—从认知发展角度的剖析
吴国宏, 李其维
2001, 19(3): 2-10, 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1
摘要:
内隐学习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停留在传统范围内的研究,往往只对内隐学习作横断面和静止的描述,没有能从发展机制上对学习加以刻画,也割裂了内隐与外显认知机能之间的联系。本文从认知发展的角度重新对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加以整合,指出了二者在适应与机能上的连续性。认知结构的建构与发展,才是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有许多无意识的成分参与,内隐学习研究以此作为对象定能开辟出一块崭新的领地。本文从理论和方法上对在认知发展领域开发内隐学习研究的可行性作出了论证。
句子图式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
王小明, 严玮懿, 丁亦文, 王培颖
2001, 19(3): 11-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2
摘要:
步入困境的语文教学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基础上,吸收我国教师的教学经验,一种句子训练的方法被构建出来。教学对比实验证实该方法有极其显著的教学效果,从而以句子教学为切入点,对构建语文教学的科学理论作出了探索。
论心理理论的建构和动机归因理论的整合
韦纳B
2001, 19(3): 17-29, 36.
摘要:
论斋藤秋男对陶行知研究的贡献
金林祥
2001, 19(3): 30-3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3
摘要:
斋藤秋男是日本著名的陶行知研究专家。他感佩于陶行知的伟大人格和率越的教育思想,怀抱重建战后日本新教育,开辞日本和平民主新道路的愿望,在50余年中,始终致力于陶行知研究,做出了重要贡从。他是陶行知著作日译的先驱,日本介绍陶行知的主将和研究陶行知的核心,年轻陶行知研究者的导师,中日陶研学术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国综合中学制度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
王伦信
2001, 19(3): 37-44, 7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4
摘要:
我国从20世纪初引入西方三段式学制模式后,中学教育就一直存在功能综合与功能分散、文理(实)分组与并组等方面的矛质和争论。1922年“新学制”曾将综合中学作为解决学生个性适应和升学就业矛盾的理想模式加以倡导,但其实施效果不佳,30年代初即宣告废止。近年来,在强调普教与职教一体化的情况下,同时也是受一种国际潮流的牵引,综合中学又成为实践探索的热点。为了使这种探索更有成效,我们有必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注意普通中学教育的基础性质;坚持从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世界教育经验;同时也应对综合中学办学模式的不足有充分的认识。
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述评
谢安邦, 阎光才
2001, 19(3): 45-52.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5
摘要:
本文根据历史线索对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三种范式: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批判理论的研究范式和解释学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大致的厘定和评价,试图展示该领域理论形态和研究策略的整体景观。同时,就各自理论话语所处的特定语境作简单的分析,并倡导各自间不应是相互对峙与攻计,而是要彼此间抱宽容和理解态度,不是苛求于整合而是要寻求互补。
重构课堂
郑金洲
2001, 19(3): 53-63.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6
摘要:
重构课堂需要梳理原有的课堂观念,树立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所在等一系列基本认识;并应对现有中小学课堂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教条化、模式化、静态化、单一化可以说是当今课堂中存在的主要病疾;课堂重构就是要尽可能避免甚至清除这些摘疾。在课堂重构中;主要应以个性化教学观为指导;实现六个方面的关注: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时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的重构可以借助于下列四个方面的途径来完成:开展研究;加强反思;制度创新;师资培训尤其是校本培训。
课程理念的历史透视与重建
卜玉华
2001, 19(3): 64-75.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7
摘要:
本文以新世纪课堂理念的更新为基本使命,首先批判性地剖析了传统课程理念的变迁过程、特点和历史影响,接着对现代各种课程理念的基本追求作了分析,最后,在结合时代精神、哲学文化的发展趋势、人的现代观念和知识观的基础上,指出从传统的“认识性生存”走向“存在性生存”将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走向。
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制度”与“制度化”问题
李政涛
2001, 19(3): 76-87.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8
摘要:
从“制度”和“制度化”的角度,理解和探讨教育学科自身的形成与发展是论文的中心思想。为此,论文探讨了教育学科中的“制度”和“制度化”概念及其功能、教育学科制度化的基本过程和历史简述,并提出了对当前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缺失的诊断及其初步对策。
论新的教育知识生产观*
陈振华
2001, 19(3): 88-96. doi: 10.16382/j.cnki.1000-5560.2001.03.009
摘要:
本文概述了旧的教育知识生产观的三方面内容,揭示了其片面性,尝试构建了一种新的教育知识生产观:普通教师也是教育知识的生产者;这种教育知识的生产有其独特的形式、特征与产品。